十字韌帶受傷復健完整攻略!從術後保護期到重返運動的復健菜單|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十字韌帶術後復健4階段時程表-從保護期到功能回歸期訓練重點
doctor
文章作者
林君儀 Nana


[更新時間:2025/11/7]

如果你是籃球員、足球、滑雪愛好者,甚至是平時非常熱愛運動的人,「十字韌帶受傷」宣判每個週末的運動聚會按下暫停鍵。

 

什麼是前十字韌帶(ACL)與後十字韌帶(PCL)?

十字韌帶分成前十字(ACL)與後十字(PCL),依照生長的方向來看,前十字韌帶阻止膝關節過度伸直外翻,後十字韌帶生長在膝關節後方,阻止過度膝關節過度彎曲,其中前十字韌帶是最容易受傷的組織。


(圖片來源: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在籃球跟足球運動裡,常在急停、變向、變速的時候,煞車沒撞到人就斷裂,就是典型的『無碰撞型』前十字韌帶斷裂;後十字韌帶斷裂則比較少見,有些是機車車禍從前面撞到導致斷裂或從高處跌落撞擊或彎屈膝蓋時撞擊地面導致,雖然它也可能在運動中受傷,但比例上相較前十字韌帶低。


(圖片來源: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十字韌帶撕裂後若沒有好好進行物理治療與訓練,韌帶可提供的本體感覺降低導致給予肌肉回饋機制變弱,造成肌肉萎縮,膝關節穩定性下降,長期下來加速半月板與膝關節退化。

因此對運動員或是熱愛運動的人而言,十字韌帶是維持熱情與夢想的橋樑。

 

『手術只是開幕式,十字韌帶術後復健才是整場比賽』

手術成功只是第一步,十字韌帶復健才是韌帶修復的關鍵儘早讓萎縮肌肉啟動發力,恢復關節活動與神經肌肉控制;手術修補的是受傷的組織,十字韌帶術後復健修復的是功能與信心。

 

復健 vs 手術: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十字韌帶受傷斷裂後,時常面臨是否要開刀的抉擇,選擇治療方向前,可以先釐清幾個關鍵問題。

哪些情況適合保守治療(十字韌帶復健取代手術):

  • 韌帶為部分撕裂,膝蓋仍具穩定性
  • 年齡較高或運動需求較低
  • 不適合手術或有其他健康風險

哪些情況建議手術重建:

  • 韌帶完全斷裂,膝蓋明顯不穩
  • 有高強度運動需求者(籃球、足球、滑雪等)
  • 年輕且活動量大

 

『十字韌帶手術修補結構,術後復健幫助重建功能』

若只是輕微撕裂,可以考慮十字韌帶復健搭配PRP增生療法。若為嚴重撕裂或斷裂,則需要手術重建後搭配十字韌帶術後復健重建功能。

無論選哪條路,沒有十字韌帶術後復健,膝關節退化與二次十字韌帶斷裂是必然發生的,同時運動聚會將消失在每個週末計畫中。

 

十字韌帶術後復健4階段完整時程表

「急性期和亞急性期,目標是止痛、消腫、恢復關節活動度;而功能期與慢性期,重點是協調、穩定與爆發力訓練,幫助你重回球場。」

以下是十字韌帶復健的典型分期與目標:


(圖片來源: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最大保護期(術後1-4週)|控制腫脹、維持活動度

  • 肌肉等長收縮訓練:股四頭肌、膕旁肌、髖內收肌

股四頭肌 

膕旁肌

髖內收肌

  • 被動或是輔助主動膝關係彎屈伸直活動。例如:坐姿時使用健側小腿將患側小腿慢慢往前或往後移動。
  • 拐杖步態訓練


(圖片來源:澳門輔具資源中心)

 

中度保護期(5-12週)|肌力啟動、日常生活復原

  • 肌耐力訓練,如:肌耐力訓練以低重量、高次數、短休息時間為主,可以進行靠牆坐, 一組12-15下、共3-4組、每組組間休息30秒。
  • 本體感覺訓練

 

輕度保護期(13-24週)|強化肌力與神經控制

  • 大重量肌力訓練,如:高負重下,進行單腳橋式6下、共3組
  • 漸進式敏捷訓練,如:可進行敏捷踢訓練,先雙腳慢速進格,後雙腳快速以不同步伐交替進格
  • 動態平衡訓練

 

功能回歸期(36週後)|專項運動模擬訓練

  • 模擬工作或是專項運動訓練

 

復健期常見5大錯誤,你中了幾個?

❌ 錯誤1:不敢動,怕痛就不練 → 肌肉萎縮更嚴重:容易導致肌肉萎縮、神經肌肉控制退化,重建功能動作更困難

❌ 錯誤2:進展太快太急 → 二次斷裂風險暴增:因十字韌帶不穩定,容易再度受傷撕裂的風險較高

❌ 錯誤3:只練肌肉不練控制 → 運動表現卡關:缺乏神經肌肉連結,容易再進階運動訓練中停滯無法提升表現

❌ 錯誤4:忽略心理恐懼 → 影響復健信心:克服恐懼與信心有助於復健計畫進行

❌ 錯誤5:沒測試就回場 → 再次受傷機率極高:沒通過回場測試就上場,十字韌帶再度斷裂風險極高

 

重返運動場的關鍵:術後復健才是整場比賽

『十字韌帶手術回到起跑線,術後復健讓你再登至巔峰』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蛻變,十字韌帶手術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且成功率高,然而單靠手術恢復十字韌帶結構遠遠不夠,必須透過訓練刺激大腦神經與肌肉之間的連結度才能重建韌帶功能與膝關節穩定。

真正決定能不能重新回到場上的關鍵是術後復健的實踐度,一段重新建立信心與韌帶肌肉連結的旅程。

logo
您的專業健康顧問

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聯絡唯心

相關消息

運動族群膝蓋痛全攻略!3大常見傷害預防+復健運動完整指南|桃園物理治療, 林口物理治療
長青族跑步全指南!膝蓋痛、腳底痛怎麼預防?安全運動關鍵一次掌握|桃園物理治療, 林口物理治療
風靡全球的超慢跑隱藏受傷風險!與一般慢跑差在哪?讓物理治療師告訴你|桃園物理治療
上一則
肩膀一直往上縮、放不下來怎麼辦?了解聳肩原因與4招改善方法|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立即聯絡諮詢
下一則
肩頸痠痛、手麻?頸椎過直3招改善運動+物理治療完整指南|唯心運動物理治療所

推薦療程

line